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2019-08-20 15:10

摘自:《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教学网》

一、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1、备课要多思考。坚决杜绝简单炒作和低空扫描。第一、要重视《考试大纲》的研究。一是比照新旧考纲,了解考点的增删变化,确保在复习中不做无用功。第二、要反复地钻研教材,做到教材的框架体系胸中装。每课都要认真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哪些是高考考过的,是用什么题型来考的?哪些是未考过的?哪些估计今年要考的?所教内容在教材前后的联系是怎样的?这部分内容和时政热点的关系是怎样的?高考会不会考?怎样考?这一课,着重要让学生搞清哪些问题?这部分内容,哪些学生是已知的,哪些学生是未知的?哪些是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哪些是学生过去考试中经常出错的?第三、做到“考点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分析要点化,术语规范化”。从教材的内在联系上、从教材与热点问题的结合上求深化和突破。坚持“抓大放小”,重未知轻已知。

2、加强试题研究。第一、要反复揣摩《考纲》示例题,因为示例题是考试中心比较欣赏的题,反映了高考命题的导向。研究这些题,可以感悟到试题背景材料选择的特点,设问和答案的特点。第二、认真研究江苏和外地的高考试题。方法有三,一是按照五种题型来分析,认清单选、不定选、简答、辨析、论述各自的命题特点,想一想各种题型有什么风格和技巧?二是按照板块来分析,分别思考时政、《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四部分内容的命题特点及启示。三是按照能力要求来剖析整套高考试卷。着重揣摩基础题、能力题的特点及考法。第三、加强对各地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的研究。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查漏补缺。在对待外地试卷的态度上,要牢记两句名言,一句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另一句是“照抄照搬从来不能成功”,坚持整合、改编和超越。我的体会是,对教材和高考试题钻研思考得越多,越能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就必然会使自己的教学处于盲目的状态,“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3、上好三类课,注重实效。复习课:一般模式----抓大放小,突出主干。考点问题化,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夯实基础、同时注意深化、综合和提高。讲练结合。注意点:(1)分清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易知和难知,吃透学生的迷茫、误区和盲区。(2)注意问题的深化和提高。必须是真问题、真智慧、真思考、真行动。(3)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江苏卷的命题特点。(4)问题的设计要依托教材,联系实际。综观全局,瞻前顾后。(5)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课。课堂训练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及答法。(2)选好题。要有模拟性、新颖性、思考性、综合性。(3)学生读题讨论。少一点一问一答。(4)学生分析,陈述答案,暴露思维。(5)教师点拨评讲(审题作答方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务求明确)。例如,选择题的答法是:干肢相连加以推敲,排错排异,靠船插篙,注意题干的特定规定性。材料主观题的答法是:材料层次化、层次问题化、问题观点化、答案一体化。辨析题的审题作答方法是:结合背景,找全辨点,逐层剖析,辩证否定,总结升华。评讲课。

评讲课的一般操作模式:( 1)总结考练的基本情况。了解各题的正答率、得分情况。(2)对正答率低的问题,引导讨论,进行分析。(3)评讲时要做到层次清楚,要点明确,切忌交叉重复。(4)最后一定要给出答案,让学生思考体会答案,提高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

二、复习中如何贯彻 “十一五”规划?

1、明确“十一五”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识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我们要的是怎样的发展?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的五条基本原则: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3)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对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实践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4)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不是各地都要加快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复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时,建议补充“建设市场发展、生活宽裕、相逢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补充“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村也要注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还处在加工、组装的产业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出口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消耗国内的大量资源和能源,屡遭别国的反倾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我们的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先进的制造业。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神六”的胜利升空和成功返回,是我国在技术上自主创新的典范。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哲学:①是从实际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积少成多;③普遍联系的原理,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学:资源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政府应怎么办?精简机构,节约行政管理费用;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各种贪污浪费;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

规划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6、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思考。

( 1)政治学:A、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要保障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保障公民的申诉、控告、监督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包括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劳动就业权等;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行政的原则。B、党要提高执政能力。C、要坚持和完善一系列的民主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D、从公民的角度来讲,公民必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利益和安全等义务,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地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

(2)经济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 “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解决收入悬殊问题,关注弱势群体,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抓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 3)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要看到经济发展受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中西部地区目前还比较落后、城乡差距大,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重复建设,造成煤电油运供应的全面紧张,也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脉不和,周身不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个人收入悬殊,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的原则,否则量变会引起质变。构建和谐社会,还要求我们承认矛盾,正确地分析和处理各种矛盾。

7、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1)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我国人口多,尤其是劳动力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 2)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民生之本,是劳动者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 3)出路和对策:推进农村的城镇化战略,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的形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 4)“民工荒”主要说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技工荒”集中说明我国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亟待提高。

( 5)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在每年的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失业率的控制目标,彰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意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

8、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背景:中国已经是外贸大国,但不是外贸强国。对策:规划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要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

9、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当前政府在履行职能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既有不作为的问题,也有乱作为的问题。因此,规划提出,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这既是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在复习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和国家职能时建议补充这一点。

10、调节收入分配,注重社会公平。(1)如何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它涉及到的是个人得多少、企业留多少、政府提多少。在这一分配过程中,必须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反对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现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家将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贯彻注重公平的原则。具体手段有财政、税收、价格等。财政方面:如财政支出要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税收方面:如调节个人收入,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价格政策:如采取缩小工业制成品和农副产品剪刀差的价格政策,调整垄断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等。( 2)请关注个税起征点立法听证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次立法听证。经济学依据: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政治学依据:民主决策、民主立法、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国家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经济调节的职能;人大的立法权;构建和谐社会。

11、要关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社会热点:有人认为真正的民主就是直接选举。有人认为,三权分立、两党制或多党制才能消除腐败。对此,要引导学生辨析,有正确认识。(2)西藏、新疆民族自治区分别成立40、50周年。民族自治区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国家的客观调控,财政发挥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等。(3)建议认真学习《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2、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央大力提倡弘扬伟大的抗日战争民族精神、航天精神,其意义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哲学依据:正确社会意识巨大的能动作用。

13、关注台海关系新动向。“在野党”频频访问大陆;大陆的“四个决不”;8月1日起对产自台湾的水果实行零关税。

14、中国外交的新主张:“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复习政治常识第五课时,必须贯彻这一新主张。理论依据: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国家间共存与合作的重要性。哲学依据,矛盾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